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關於社大
新增網頁1

高雄縣市自民國991225日推動縣市合併後,高雄市從原有11個行政區,擴增為38個行政區,人口也從原有1,530,182人,擴增為目前 278萬人(高雄市政府,2016)。城市發展的樣貌,從原有單一現代化的大都會,整合成為具有多種風貌和特色迥異的城鄉。

以本校所在的鳳山區而言,是目前高雄市38個行政區中人口最多的行政區,除了是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及高雄市議會的所在,也是地方大小選舉中各路人馬兵家必爭之地其對高雄市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發展,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在推動社會學習、公民參與、社區營造和推動社會改革上,具有相當豐沛的實力。

鳳山社區大學成立於200331日,201411日起經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委辦評選,由社團法人高雄市勞動生活教育促進會承辦。

本校校本部目前座落於鳳山中正國小內,負責之學區除鳳山以外還包括大社、仁武、鳥松、大樹、大寮和林園等六個行政區。在整體辦學方式上,除與當地社區、學校和民間團體採用策略聯盟方式進行課程推動外,也考量不同地區在推動社區學習上的需求,針對社區營造、生態保育和文化資產等各項議題採用計劃性方式進行推動,鼓勵民眾走入社區與社大一起關心生活中的大小事。

本校在辦學理念推展上與一般的社教機構有所不同,路線上除遵循倡議人黃武雄教授所提「藉由社會學習推動社會重建、透過社會重建引導臺灣走向公民社會」的訴求以外,在方向上也針對所屬學區的特殊社會背景提出了「城鄉連結」、「青年相協」和「公共參與」等三大策略來加以落實,並據此理念擬定短程、中程和長程發展目標。

在自我定位方面,在縣市尚未合併以前,原高雄市屬於第二直轄市,資源相較於過去高雄縣豐沛且發展快速,但也因此讓鄰近鄉鎮產生邊緣化的危機,即使是過去縣府所在地「鳳山」,可取得之資源也相當有限,週邊大社、仁武、鳥松、大樹、大寮和林園社教資源之缺乏可見一斑,社區組織以外的公益性NPONGO更是鮮少。在人口分布上,相較於人口集中的大都會,本校學區除鳳山區以外,其它地區人口及聚落組成,多以「點」之方式散落在各行政區內,不僅青年人口外移,且有高齡化之現象產生,因此相關資源輸送不易,且在推動社區發展上也有停滯不前之現象產生。

考量辦學條件及因應地方環境發展需求,本校將自身定位為「社區型社大」,其內涵為服膺黃武雄教授所倡議,透過地方學之推動,建構在地知識,並將「社區」做為實踐公共參與之場域。除鼓勵班級與社區結合進行公共化發展,更以協力在地組織發展、推動社區組織成立、與公所發展公私協力關係作為發展主軸。

在「校務經營」方面,為改變以往學習機構科層化的刻板印象,本校在行政組織編制上力求扁平、強調組織學習,採用「學群」方式進行分工,讓所有的工作者具備課程規劃、班級經營和社區參與之能力,以強化在不同辦學環境中之機動性達成為地方培育人才之目的。另一方面,本校為促進師生參與校園共治、推動校園民主,在校務決策方面採用滾動方式進行推動,針對教師社群、學員社群、社區社群進行積極扶植,側重辦學經驗的累進與公共參與的加成。

在推動「公共參與」方面如前次所提,扣合著本校辦學願景的實現,採用「青年相協」與「城鄉連結」兩大策略加以促進,除鼓勵青年投入社大以外,也針對不同地方的需求,協助當地青年組職協力社群。透過在地青年相互協力,提供青年返鄉發展在農事乃至推動地方公共事務上必要之技能,作為將來轉進地方組織或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主要之能量,例如大寮愛家園協會、大樹愛鄉協進會均是本校促進,由本校老師串連地方關心家鄉發展人士所組成的協會。另外,本校所屬之鳳山、大社、仁武、鳥松、大樹、大寮、林園地處都市邊界,為讓民眾對相關行政區域有更多了解,促進城鄉交流,因此開辦相關地方文史或小旅行之課程來加以促進。從產業及環境永續的面向來看,本校所屬的行政區有多數仍以農業作為主要的發展,為了關心環境促進產業發展,本校自接辦鳳山社大以來即以推動「水色城鄉」及「自然農法」作為主要的發展核心,雖才短短的三年,卻已經成為高屏重要推廣自然農法及自然農法栽種技術交流之基地,舉辦包括自然農法推廣、自然農莊參訪、自然農市集、自然農法稻作育苗、野孩子同樂會、生態田園、臺日交流及運用自然農法在家種菜等推廣。希望透過生產端的互助,除提供城市端優質的食材,更希望藉此做為消費者與生產者相互交流的平台,成為推動環境永續教育的基地。

發展公私協力鼓勵終身學習建立體系

建立公私合作平台、建構社區學習網絡、推動產業學習

培育在地師資、廣設分班、推行社區工作、設置專屬網站、課程發展、推動產業學習

成為南部民間推動文化資產傳習基地

推廣文化資產、培育青年師資、推動技術保存、生活創新

課程發展、協同教學、文化走讀、接辦政府傳習計畫、跨縣市交流、辦理新創工作坊、觀摩參訪

從生產端出發讓社大成為自然農耕基地

城鄉交流、組織自然農家社群、技術研發與創新

農法推廣、課程發展、國小社團、自然農粉絲團、鳥松市集、黃埔認養、推行契作、國際交流、技術交流講座、觀摩參訪

瀏覽數